南极海冰面积正急剧减少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回应每经:南北极温度变化导致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

8月,我国有226个国家级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阈值标准,浙江义乌(42.8℃)等18站突破历史极值。未来十天多地高温天气仍将持续。

95日,中国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8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9月气候趋势预测及气象服务提示等。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在发布会上介绍,预计9514日,四川盆地、江汉、江南、华南北部等地将有510天日最高气温达35℃~38℃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有39℃~40℃,四川、重庆等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43℃

同时,针对南极海冰面积急剧减少的情况,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全球变化与极地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丁明虎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南北极温度变化会改变全球气候模式,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例如热浪、暴风雪和洪水。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李彪 摄

南极海冰减少,面积持续创下新低

南北极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利用多种气候资料分析表明,2023年南北极地区表现出持续的气候变化放大器效应,极端事件频发,对当地生态和全球天气造成显著影响。

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近两年南极海冰减少并持续创下新低,是否意味着南极海冰减少成为常态?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丁明虎指出,自2016年以来,南极海冰面积开始急剧减少,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一些人可能认为南极海冰减少是否成为常态,因为南极海冰面积非常大,变化非常不规律,在高点和低点上不断摇摆。最近这几年海冰面积连续创下新低的纪录,这跟天气和气候的原因都有关系。但是,判断南极海冰将来是不是依然这样持续减少还很难说,很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开展研究,没有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所以后面还得加强研究。

丁明虎介绍,关于南极和北极温度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北极地区是大陆包围了海洋,上面有很多海冰,海冰融化之后,由于海冰-反照率反馈等机制,使得增温增多。南极则是海洋包围了大陆,140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上有平均2450米厚的冰,冰的体量特别大,能够吸收大量的热量,融化也相对缓慢一些,所以它的气候变化相对较慢,这是南极和北极增温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他进一步表示,南北极温度变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这种温度变化会改变全球气候模式,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例如热浪、暴风雪和洪水,这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的安全。

其次,南北极冰盖和冰川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低洼沿海地区面临土地淹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甚至可能引起人口迁移。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影响当地的动植物生态,尤其是依赖冰雪栖息环境的物种(如北极熊和海豹)将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全国高温落区预报图(9月5日08时-20时)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8月发布高温红色预警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偏多163.5%

8月我国平均气温创出新高,降水北多南少;北方暴雨过程频繁、致灾性强,南方大范围高温持续。全国平均气温22.6℃,较常年同期偏高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贾小龙介绍,近期我国南方地区高温天气持续,极端性强。8月,江淮、江汉大部、江南大部及重庆、四川东部等地高温日数超过15天,226个国家级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阈值标准,浙江义乌(42.8℃)等18站突破历史极值。

同时,8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7.36万条,其中高温、雷雨大风、冰雹等预警信息同比分别增加153%、47.6%46.3%,雷雨大风、冰雹预警信息为历年(20172023)同期发布量最高值。全国共发布红色预警信息3111条,其中高温红色预警信息发布1979条,占全部红色预警信息的63.6%,较历年(20172023年)同期平均值偏多163.5%。

对于未来十天(9514日)的天气情况,贾小龙表示,未来10天,我国北方多降水过程,华南有台风活动,四川盆地、江南、江汉等地多高温。

其中,高温方面,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预计9514日,四川盆地、江汉、江南、华南北部等地将有510天日最高气温达35℃~38℃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有39℃~40℃,四川、重庆等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43℃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