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追寻最绚丽的“红”

大皖新闻讯八百里大别山,雄踞鄂豫皖边界。“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斗争,在河南信阳市新县留下了365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800多处文物点和131处文物保护单位,每一处都见证了光荣历史,每一处都熔铸了不朽的红色精神。9月25日,“千里跃进大别山”鄂豫皖主流网络媒体行活动采访团成员来到河南省规模最大的县级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用心灵感悟大别山精神。

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秀丽的山城东南方向,是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所在地。博物馆依山傍水,仿古式现代建筑,主体为徽式风格,红檐橙瓦,金碧辉煌。

“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保存完好、书写在墙上的土地法律文件,是我们馆珍藏的国家一级文物。”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讲解员向采访团成员介绍着镇馆之宝。这份珍贵的文物是一面泥巴和茅草糊住的砖墙,用毛笔从右向左竖行书写着密密麻麻的文字。

据悉,这块壁书原来在新县箭厂河乡方湾村一户居民家的墙上,1991年被切割成四块搬运到博物馆。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了土地法,并迅速传达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为便于宣传,当地苏维埃政府请瓦匠在一户农家的青砖墙上,用石灰泥抹出一块平面,让工作人员用毛笔把法令草案誊抄下来。这面墙写出了广大农民的心声。正是这部土地法,对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32年秋,鄂豫皖根据地红军主力转移后,当地群众用泥巴将茅草一层层糊上墙面,风干之后形成了一个密密实实的保护层,远看就像农村常见的土墙。“土地法令墙”就这样被巧妙地保存了下来。直到1966年,后人修葺房屋,剥开泥层,“土地法令墙”才重见天日。“新县不仅见证了革命斗争的硝烟,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探索法治道路的实验田。”讲解员说道。

一件件历史文物,一份份史料记载,讲述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历程,它以新集(今新县县城)为首府,以大别山为中心,横跨鄂豫皖三省边界地区,建立起27个县级革命政权,成为仅次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转移后,大别山党政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根据地保卫斗争。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炮火洗礼,大别山人民最终迎来了新生。”讲解员介绍道,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在漫长而又艰苦的革命岁月里,这里始终火种不灭、斗争不止、红旗不倒。

岁月如歌,如今,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屹立在新县的热土上。

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徐琪琪陈丽卿图/胡伟民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