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水稻、做文创……南京都市圈这场大赛吸引乡土人才拼技能

9月5日,南京市第七届乡土人才技艺技能竞赛暨南京都市圈乡土人才技艺技能竞赛举行。本届大赛以“创新创优、成长成才、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设置种子检测技能、水稻种植技能、评茶等7个项目。经层层选拔,近两百名乡土人才在决赛的舞台上大显身手,不少“老手艺”绽放出新魅力。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获奖选手将获得奖金、荣誉称号、申报评审倾斜、农业专项扶持等一系列丰厚的政策支持。

卧虎藏龙,90后小伙靠创新获得发明专利

本届大赛以“创新创优、成长成才、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并首次面向南京都市圈开展竞赛,设置种子检测技能、农产品安全快检、水稻种植技能、评茶、雕刻和民间(民俗)表演7个项目。经层层选拔,南京市有140名选手进入决赛;经都市圈各市(区)推荐有59名选手参加3个项目决赛。

比赛现场藏龙卧虎。在“木雕”项目比赛区域,“90后”高淳木雕非遗传承人邢志鹏正聚精会神处理一件龙形木雕。

作为高淳木雕非遗传承人,邢志鹏善于创新。现场展示了一幅他创作的“彩木影雕”作品:一只鹦鹉栩栩如生,如头发丝一样的羽毛根根分明。这是他结合了漆雕、刺绣、留青竹刻、工笔画、阴刻,创新出来的“彩木影雕”技法,并于2020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邢志鹏表示,希望通过自己这把刻刀,激发高淳木雕非遗魅力,让它焕发持久生命力。

以赛为媒,带出更多“田秀才”“土专家”

种子检测技能、农产品安全快检、水稻种植技能……当天的比赛项目充满乡土气息。

水稻种植技能项目,将水稻种植的关键步骤“搬”进了赛场。赛场内摆放着出现不同程度病虫草害的水稻样品。“选手需要通过这些实物对水稻的情况做出判断,并给出防治的方法等。”水稻种植技能项目主裁判、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李刚华介绍,水稻种植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和管理。

“本次比赛涉及水稻全生命周期,致力于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王健生介绍,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让王健生眼前一亮的是,本次进入决赛的21名选手中不仅有农技服务人员,还有五六名种植大户。王健生表示,举办这个赛项的目的就是以赛为媒,激发种植户生产热情,培养出更多“田秀才”“土专家”,同时发掘并推广优秀品种与技术模式。

不断创新,“文创魔法师”圈粉年轻人

近年来,丰富多样文创产品屡次“出圈”。在乡村振兴(文创制作)项目中,“文创魔法师”们让沉淀千年的传统文化变成了消费新时尚。

南京绳结艺人盖静展示了一系列创新改良、极致精巧的绳结作品,发饰、耳饰、项链……既精美又实用。

盖静在继承了中华绳结艺术的传统规律、色彩特征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特别是针对年轻人审美,将时尚元素融入传统技艺当中。“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几乎都可以通过绳结技艺来表达。”在盖静看来,传统的非遗技艺必须通过创新才能走进大众视野。她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创新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这个行业并加入进来。

获奖选手将获得一系列政策支持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举办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赛是深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计划落地见效、激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实现富民增收目标的具体行动。

作为培养高素质乡土人才的重要品牌赛事,南京市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技艺技能传承与现代文明创新、竞争选拔与表彰奖励相结合,参赛项目特色鲜明、创意独特、竞争力强,涉及传统工艺、种植养殖、乡村经营管理、农业技术应用等多个领域。

获奖选手将获得奖金、荣誉称号、申报评审倾斜、农业专项扶持等一系列丰厚的政策支持。比如对竞赛各项目一等奖的选手,由市人社局颁发“南京市乡土人才技能大师”证书,优先推荐申报省、市级乡土人才建设项目和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职称。各项目符合条件的前三名选手,可按程序向市总工会申报“南京市五一创新能手”。涉农领域获奖选手,可优先推荐相关农业专项扶持。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市人社部门将以大赛为抓手,持续加强乡土人才平台建设,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和传统技艺弘扬,不断完善乡土人才培育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乡土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土专家”“新农人”。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苏宁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