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中国足坛违法诱因 假赌黑要靠足协扼止

9月10日,中国足协分布了一系列的处罚名单,其中对43名足球从业者终生禁赛,包括汪嵩在内的另外17人,则受到了禁足五年的处罚。这份处罚单的处罚力度足够震撼,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有警示作用。

不过,杂声也渐渐响起。以被终身禁赛的丁捷为例,他从2015年至2022年效力的八个赛季中,连续在重庆两江竞技与陕西长安竞技遭遇欠薪千万以上;而丁捷自己承认,自己“非法收受7万元”,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七万元与千万元之间的数字对比,不由让人心生涟漪。

在社交媒体上,因为违法违纪而受到处理的禁赛球员中,不止一人出现被欠薪的状况。这并不是说,被欠薪就可以违反法律、并收受其他球队贿赂参予假球运作。但是欠薪必然成为某种程度的犯罪诱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且无法维护时,每一个人都会产生对法律的信心动摇,球员也不例外。

在社媒上,杨文吉为自己的行为致歉,但他也公布了自己遭遇欠薪的事实。欠薪的款项是每月1.2万元的薪水;在动不动百万年薪的金元时代,大家看的是爽文男女主角,以为自己是秦始皇,却做梦也没有想到,职业球员还有拿不到合法的万元月薪收入的。

展开全文

不止一位拥有欠薪背景且收受钱财进行非法假球运作的球员承认,一旦遭遇到欠薪,他们几乎无法用任何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常见的例子是,一旦一支欠薪的俱乐部解散,球员几乎无法为自己讨要到合法收入。在法院起诉时,法院一般会要求先去足协仲裁,而在足协仲裁委员会,经常以“主体变更”、“合同不完整”等原因,拒绝仲裁。

直到去年8月后,才以《体育法》为准则,在足协仲裁被拒绝后,权益受到侵害的球员能够向体育仲裁委员会再次提出仲裁。但享受并且从中真正维护自身权益的球员,少之又少,即使享受到了,也会陷入到漫长的程序之中。

谁来保护球员的权益,听起来是一个遥远的话题。在过去十年间,金元足球让顶级联赛球员的年薪达到普通人一生都无法望背的水准。但从丁捷的例子来看,合同薪水与真正拿到手的薪水,是两个概念。

而且这些欠薪球员,背负了所有中国足球的黑暗面,最后成为最反面的教材。

欠薪的俱乐部可以以解散的方式自动消失,在这个过程以及过程之后,足协的仲裁委员会以此来拒绝球员的仲裁,理由就是俱乐部已经解散,仲裁失去了主体。

我们可以看到,违法必究是法律社会的一个前提,参予假球收受贿赂的球员受到了制裁,是法律的体现。但是,当球员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之时,他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呢?

当球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保护之时,犯罪的诱因就已经出现了。

如何解决犯罪的诱因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足协尽全力保护球员的合法权益。而保护球员合法权益的最好方法,就是公布足协仲裁委的每一项仲裁,让大众获得知情权。

大众知情权的获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保护了球员的合法权益,又能让足协的辛苦工作得到公众的认可与支持。对于足协来说,从技术角度来看,是没有任何难度的。

直到受罚球员公布他们欠薪的故事时,所有人才知道,即使在金元足球时代,球员的状况看起来也没有那么光鲜。

退一步来说,即使是罪犯,他也有他的合法权益。对于被欠薪球员来说,他受到禁赛的纪律处分,也受到法律的追责,这是他违法的代价,但他仍有权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信理智、自信,又公平公正的中国足协,一定能保护好每一位球员的合法利益,因为这是足协工作的一部分。

(体育 钱琨)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