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标专家5年收受现金近300万被查 净化招投标领域风气
9月2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文章,揭示了评标专家与不法招标代理机构及投标企业的不当合作,这些行为将本应公正的评标环境转变为利益交换的场所。文章指出,自2023年起,四川宜宾市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工程招投标领域的弊端,以评标专家为整顿重点,已立案247件,对48人采取了留置措施,有效增强了震慑力。同年8月,宜宾市纪委监委通报了三名四川省评标专家因涉嫌严重违法行为接受调查的情况。
宜宾市叙州区的专项整治工作小组通过分析近五年来政府投资的860多个招投标项目,利用大数据技术识别出异常项目和重点调查对象。小组尤其关注了那些设有业主代表的130余个项目,并在此过程中揭露了胡某的问题。例如,在2021年,一家工程公司为确保中标,通过招标代理机构安排胡某作为业主代表,胡某在评标时暗示其他专家偏向该公司,最终助其中标。调查显示,该公司的技术标得分异常高,而商务标得分较低,进一步证实了不正当操作的存在。胡某因此被发现不仅接受贿赂,还在其他多个项目中为特定企业打高分,涉及金额近300万元,目前正面临法律审判。
此外,胡某的案例还牵出了廖某某、万某等人涉嫌受贿的问题,调查期间发现了大量操纵招投标市场的线索,涉及多名公职人员、代理机构人员、串标人和评标专家。值得注意的是,胡某的评标专家资格基于伪造的证件获得,这暴露了评标专家准入制度过去存在的漏洞。
四川省评标专家库对成员有严格的要求,需具备相关领域至少8年工作经验和高级职称,通过层层审核和专业培训考试才能入选,旨在维护招投标活动的公正性。然而,此案例凸显了加强专家库管理和资格审查的重要性,以保障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透明。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