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研究:00后肥胖相关癌症发病率是爷爷辈的25倍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00后肥胖相关癌症发病率是爷爷辈的25倍
营养失衡体现在体重过轻或肥胖上,对人类健康带来多方面不利影响。《柳叶刀》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1990至2022年间覆盖190多个国家的超过2.2亿人的体重和身高数据,揭示了这两种营养失衡状况的全球演变趋势。研究指出,体重过轻情况有所减少,而肥胖成为了多数国家面临的普遍问题。到2022年,全球肥胖人数超过10亿,儿童及青少年的肥胖率增长最为迅猛。
“胖癌”一词涉及与肥胖相关的多种癌症风险上升。国际癌症研究组织早在2016年确认,超重或肥胖至少与13种癌症相关,包括乳腺癌(绝经后)、结直肠癌等。2024年《Med》杂志上的研究显示,2007至2021年间,中国“胖癌”发病率年均增长3.6%,远高于与肥胖无关的癌症。该研究涵盖1414万人,发现此期间近半数癌症病例与肥胖相关。尤其在年轻人群中,“胖癌”发病率显著上升,尽管随年龄增长这种增长趋势减弱。以1999年出生人群为例,他们患“胖癌”的风险是1964年出生人群的25倍,这突显出不同年代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巨大变迁。
肥胖定义为有害健康的脂肪过度积累,受遗传、内分泌及环境因素影响。世界卫生组织采用体重指数(BMI)区分体重状态,BMI≥28定义为肥胖。腰围身高比是衡量内脏脂肪堆积的指标,研究表明“腰粗肚子大”与更高癌症风险相关。中国指南提出,男性腰围超过85厘米、女性超过80厘米为不健康范围。
针对肥胖问题,建议包括:改善饮食结构,减少油腻食物,增加纤维素摄入;控制饮食频率,避免频繁加餐和零食;限制酒精摄入,因其含热量并可能导致脂肪肝和高血脂;结合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年轻人可采用无氧与有氧运动结合,老年人更适合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保持规律作息,减少久坐,不熬夜。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应对肥胖及其带来的健康风险。首都医科大学研究:00后肥胖相关癌症发病率是爷爷辈的25倍!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