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现状调查:贷款竞争下的“挤出”效应——普惠金融背景下的喜与忧
在二月初春的一个潮湿日子,黄河畔的夹河滩村道路泥泞不堪。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劳动力之一,李伟(化名),选择留在这里,通过买卖二手农业机械维持生活,他在县城拥有房产和汽车。为了保证业务资金的流通,李伟向当地的农村商业银行申请了贷款,利率低于6%。回溯十年前,获取贷款对于李伟而言困难重重,而五年前,银行的贷款利率甚至高达10%以上,尽管如此,他对当前不足6%的利率仍感不满。当听说某些银行提供低至3%的贷款利率,且额度可达数十万元时,李伟动心了,考虑将现有农商行的贷款替换掉。
相距夹河滩约10公里的白云山村,显赫的村委会彰显出村庄的繁荣景象。这个村子仅凭西红柿种植,年收入就能达到数百万元,其繁华还吸引了两家银行在村口设立服务点。
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村庄坐落在河南兰考,这里是全国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试验区。进入新的一年,证券时报的记者们广泛走访了东西部十几个地市下的近百个乡村,亲历考察农村的金融实况。兰考所发生的这一幕,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当前农村金融的现状与特点。
历经十多年的努力,农村金融工作实现了显著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