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惨败日本责任在谁 伊万战术失误or球员不给力?
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8强赛启幕,中国男足首战遭遇重挫,以0-7不敌日本队。这场比赛反映出的实力差距令人扼腕,黄健翔老师指出,日本队几乎是以训练般的轻松应对,因我方攻势难以推进至对方半场,全场仅张玉宁的一脚高射偏出稍具威胁。众多评论将失利矛头指向主教练伊万,批评其战术布置空洞,启用442阵型与日本对攻的做法过于冒险,最终导致全面崩溃。尽管输球在竞技体育中难以避免,但如此悬殊的比分让人难以接受。
据统计数据显示,自采用442阵型以来,伊万麾下的国足成绩并不理想,1胜2平2负,其中包括客场被新加坡扳平及负于韩国、日本的战例,主场勉强战平泰国也难以令人满意。无论单后腰还是双后腰配置,伊万试图通过中场人数增加来掌控比赛的策略并未奏效,反而暴露出后防的脆弱。不得不承认,中国男足在亚洲的定位已颇为尴尬,即便是对阵巴林、约旦等队亦难求一胜。伊万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提及了几个要点:日本队作为亚洲顶尖及世界级强队的地位不容忽视;尽管他在防守上下足功夫,但许多失球本可避免,需深刻反省;此番国家队集训队新人众多,大赛经验对他们而言至关重要,能从中吸取教训。
日本队则对中国队表现出了高度重视,赛前主帅森保一高度评价中国队实力并强调了全方位的准备。然而,赛后队长远藤航的言论间接揭示了双方的差距,他提到日本队通过定位球战术取得突破,展现出充沛的能量和对比赛的掌控力,同时也表达了对下一场客战巴林的谨慎态度,期望保持不失球并持续进攻火力。
对比之下,国足惨败的阴影更加沉重。远藤航对巴林的重视,从侧面反映了国足现状的严峻。有评论指出,输球七球非正常现象,其中存在人为因素。伊万与队员之间似乎出现了裂痕,其执教能力及年龄成为舆论焦点,不少人质疑其执教水平及比赛中的应变能力,认为更多是依赖人际关系而非专业技能。当前形势下,外界对谁能引领中国足球走出困境充满疑问,同时也对参与18强赛的必要性及未来方向提出讨论。
与日本的对决中,门将王大雷成为国足传球次数最多的球员,这一尴尬数据进一步凸显了场上被动局面。张玉宁的孤注一掷未能改写比分,而王大雷的无奈成为了场上常态。0-7的失利,几乎提前宣告了国足在18强赛征途上的黯淡前景,保级而非晋级成了更为现实的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