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公布:伴飞+撞击+伴飞

9月6日消息,在9月5日召开的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深空探测实验室发布了中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与国际合作设想。

中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计划选用“伴飞+撞击+伴飞”模式,当撞击器对目标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时,探测器对撞击过程进行全程观测,并在撞后继续开展撞击效果评估和科学探测等工作。

通过一次任务实现“动能撞击+天基评估”。

中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公布:伴飞+撞击+伴飞

此前,中国深空探测实验室系统研究院院长陈琦曾披露了我国近地小行星防御的发展蓝图,计划在2030年实现一次对小行星的动能撞击,2030-2035年间实现推离偏转,2045年前初步具备小行星轨道控制能力。

我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共同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的威胁,为保护地球和人类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公布:伴飞+撞击+伴飞

据悉,从6500万年前墨西哥湾撞击事件,到1908年的通古斯卡大爆炸,再到2013年车里雅宾斯克爆炸事件,近地小行星一直威胁着地球与生命的安全。

近地小行星导致的高破坏性撞击事件虽属于极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发生则会产生极大影响,其严重程度和小行星的大小直接相关,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小行星足以对地球上的局部区域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一个城镇般大小的小行星将引起全球性灾难,导致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而如此危险的“天外来客”,在我们的太阳系中超过3.5万个。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 -